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喜欢“反其道而思之”的孩子)

2024-11-09 10:34:58

笔者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许多与众不同的“天才”学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思维方式与他人不同,比如,“逆向思维”,一般学生的思维方式按照事物的常理来思考问题,而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学生则会从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反方向去寻找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具备“逆向思维”的孩子,他们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我们教导过的孩子中,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来说都比较好,因为他们肯钻研,肯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常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事情来。心理学家说:善于“逆向思维”的孩子智商高,出息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特别关注一下这一类学生。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善于“逆向思维”的孩子的特点: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么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对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进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逆向思维”,或者叫做“求异思维”。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的人,大多习惯于从问题的相反面去深入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大家熟悉的“司马光砸缸”历史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经典案例。一般人遇到“有人落水”,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然而,司马光面对紧急情况时,他却选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果断地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逆向思维就是改变常规思维,让事物产生人们想要的结果。比如,孩子在家作业拖沓、敷衍了事,妈妈为此大动肝火,其效果仍然不尽人意。一天,父亲突然对孩子说:今天我来作业,儿子,你来检查。孩子同意了父亲的意见,父亲把孩子的家庭作业做完了,请孩子检查。孩子检查作业,还真像老师一样,十分认真,对于父亲做错的地方,孩子亲自演算给父亲看,直到父亲做正确为止。妈妈对孩子爸爸的做法表示称赞。孩子的爸爸为了孩子的作业,父子角色互换,但是,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所以,我们说,“逆向思维”就是采用大多数人想不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来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意想不到,或者出现大吃一惊的效果。

逆向思维一般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逆向思维”的普遍性

“逆向思维”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事物的对立统一,为人们的逆向思维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逆向思维有无限多种形式。比如:性质上的高与低、软与硬等;结构上的左与右、上与下等;所以,从事物的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属于“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的创新性

世上的事物具有多面性,所以,探究事物的答案也应该是有多样性。人们习惯于按照过去已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往往喜欢运用司空见惯的答案。因此,我们也常常喜欢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思想上、行为上容易出现僵化、刻板的处事风格。但是,善于“逆向思维”的人可以从这一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逆向思维”的批判性

所谓“逆向”是相对于“正向”来说的,因此“逆向思维”就对人们的常规思维提出了一定挑战。也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也正有了“逆向思维”叛逆性,才有了破除经验和习惯给人们带来的僵化思维,才有了新的创造。

“逆向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学生的一种好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拓展有很重要的帮助。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长期受习惯性的解题方法和思维定势的局限,尤其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很难形成。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也不会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去解决学习中疑难问题。

所以,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学习中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反的角度去寻找到问题的思路和突破口。比如: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中的“驳论”,就体现了“逆向思维”的一种方式,文中常常使用“反证法”来反驳敌对的观点。

但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的。比如:老师严令禁止的事,你却非要去闯一闯,去试一试,这样“逆向思维”的结果,只能是违规犯纪的典型,受到批评和责罚。

因此,“逆向思维”的应用,只能限于对问题的正确圆满地解决。但是,绝对不能应用于违规犯纪的“歪心思”。所以说,“逆向思维”虽然是求异思维,但它决不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学生需要分清“逆向思维”和“逆反心理”,不同的概念,完全部的作用。“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逆反心理”是一种对抗的心态 。

其实,就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来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学生“求异思维”的意识不强,当前倡导提升学生创造、创新能力,还需要中小学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方面,多下些功夫,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