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县名胜:山陕会馆

2024-12-13 08:55:24


在唐河源潭镇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建筑: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又叫山陕庙、关帝庙,是晋、秦商人联合建造的叙乡谊、通商情、敬关公的社交性公共场所。在明清商贸发展中,“山陕会馆”的出现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现象,它是明、清之际商业繁荣和高超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和完美结合,在全国各地及沿河城镇均有建造。

明清时期全国建造的山陕会馆中,以河南最多,规模大的共24座;其中,南阳府就有12座,占了全省的半数,规模比较大的有南阳、赊店、源潭、荆紫关、厚坡、汲滩等山陕会馆。在唐县其他一些沿河集镇也建有规模较小的山陕会馆,可见当年晋陕商业在唐河县一带的影响。

由于地理因素,晋陕两地人多不重农耕而谋经商,当时商人抓住明政府对陕西山西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随军贸易”的政策机遇。最早是以马匹驮盐为主遍布周边地区,后看准中原商机逐渐做大,形成晋商和陕商两支劲旅。

河南地处中原,是晋秦商人们东行齐鲁、燕赵,南达吴越、荆湘的必经之地,也是南北商品水陆交换的最佳选择,在清代晋、陕商人几乎垄断了河南沿河城镇的大宗商品贸易。唐县一带又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们重农轻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都为晋、陕商人提供了广阔的行商空间。

源潭镇西有唐河,南有泌河,东有毗河。尤以干流唐河水量最大,唐河纵贯南北,通汉江、达长江,成为江南一带联结中原及其北方地区的重要通道。沿河道两岸的集镇就成了重要的河路码头,源潭镇处于上游,各地商人陆续涌来,成为北连汴洛,南达荆湘的水陆码头和南北商品交换地。

晋陕商人为了能够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求得生意兴隆,在积累了巨额财富后,联络晋陕老乡们捐资以建“关帝庙”的名义建立会馆。山陕会馆又称关帝庙。以此作为乡亲联谊,互通商情,处理纠纷的大本营。

源潭山陕会馆建于清雍正九年,面临东西大街,整个会馆坐北朝南,呈东西长,南北窄的矩形二进院落。会馆殿堂及辅助廊房等布局,均按北方传统四合院格式建造,兼有庙宇式布局特征,馆庙合一。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有甬道相通,其他辅助建筑围中轴左右对称而建,布局严密、整齐、庄重。

会馆大门面街而建,下留甬道,上建戏楼,戏楼二层台阁重檐歇山式建筑,面南临街处为会馆拱券大门,亦称山门,位于中轴之前端,一条砖铺甬道从大门沿中轴直通后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宏伟大气,布局有序。

戏楼两侧是钟鼓楼,东曰钟楼,西曰鼓楼,对称同型,均为两层六角形柱式楼阁。钟楼内下悬铁钟,鼓楼内高悬巨鼓。至今还流传着“钟鸣闻全镇,鼓响震十里”的说法。钟鼓楼顶部结构为重檐歇山顶,飞檐微跷,四角高挑,空灵秀逸。重檐及楼顶以绿釉瓦饰檐,灰筒瓦覆面,古朴素雅。

进入山门从戏楼下穿过,沿中轴甬道前行30米便是前殿,此殿与戏楼之间的空旷大院,是观众们看戏的场所,用方青砖铺砌。前殿建于约1米高的月台上,月台周围立石柱为栅栏,每石柱上端雕蹲型小狮子,神态逼真;从甬道登阶踏上平台,殿门两旁蹲有一对大青石狮子守门,威武庄严。

殿前甬道两侧,是两株铁旗杆,立于大清乾隆四十六年。铁旗杆用生铁铸成,六棱柱型,东雄西雌,体型硕健,昂首挺胸,方嘴巨目,虎视眈眈。再往上有祥龙缠绕,最顶端各置旗斗,形象奇特。西边旗杆上铸有“大清乾隆岁次辛丑菊月初一吉立。至今230余年,仍光洁如初,毫无锈斑。

大殿与配殿 穿越前殿两旁的拱门,便进入后院。大殿与前殿、戏楼同处一条中轴线上,主殿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悬山顶五脊六兽式建筑,两层木板楼房。柱础为青色石头精雕而成,下方上圆,各方均有浮雕图纹。

殿中供关羽塑像,关羽左手捋须,右手持《春秋》,双目微闭,十足将军气魄。关平眉目清秀,怀抱印旗,周仓豹眼圆睁,单腿立地,手持青龙偃月刀。殿中三米多高的关公神像,是就原地一棵大树雕琢而成,自然生根于地下,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大肆“毁庙兴学”时被连根锯掉。

两山墙壁画为“二十四孝图”,栩栩如生。上层楼为雕梁画栋出前檐,上饰八角形花格窗棂,倚门俯瞰,可览全镇,远望可见唐县城内泗洲塔。

大殿屋顶为前后坡面覆灰色半圆筒瓦,五脊六兽,飞檐挑角。大脊正中立1.5米高之绿琉璃楼阁庙宇,供奉姜太公神位,小楼阁悬匾“摘星楼”。楼阁正面有两副对联,分别是“帅旗一展安天下,打神钢鞭定太平”、“君正臣贤尧舜日,万民乐业保安康”。

大脊两端安有绿琉璃兽头,前后房坡四条边脊上亦各装有9只鸟兽饰件。房坡配以黄绿琉璃瓦菱形图案,在阳光照耀下栩栩生辉。前门面处飞檐斗拱,精致繁复,木雕构件,精巧奇绝;台阶、拱壁上,数尊精雕细琢的石刻浮雕、砖雕,题材丰富生动,式样别致,独具特色。

大殿东西侧各建有对称的两座配殿,大殿与配殿搭山处为2米宽的登楼之阶,由此可登上大殿及配殿二楼,互为相通。两侧配殿稍低于大殿,为五脊六兽硬山顶式建筑,房坡面覆以筒瓦。大殿在两座配殿的衬托下,愈发显得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在大殿的左右配殿外侧对称性各建有东西廊房,青砖黛瓦,为马头脊徽派建筑风格。

精细华美的雕刻艺术 在山陕会馆的各式建筑中都装饰有制作精美的木刻、砖雕、石雕等,饰件图案艺术精湛,内容丰富,其雕刻工艺线条细腻,造型别致,精致华美,一些柱础形态高大,俱为上圆下方之圆鼓基座复式础,浑厚敦实,体现了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人文思想。

一般采用密度较高、质地细腻的青石,均为圆鼓加须弥式柱础,上有浮雕图案,其雕饰内容包括“女娲补天”、“麻姑献寿”、“刘伶醉酒”图案等。其整个柱础雕饰手法包括圆雕、高浮雕、平雕、线雕等,多种多样。人物雕刻细腻、造型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及观赏价值。

值得一提的还有山木雕饰件。上层檐下用单昂三踩斗拱,下层檐下置重昂五踩斗拱,双下昂作象鼻形,托起前檐抱厦。其上饰有圆雕、高浮雕多种图案,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麒麟送宝等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组合巧妙,结构严谨,样式优美。

山陕会馆寻建设反映了中国传统经商过程的诚信文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会馆是敬奉关公崇“忠义”、讲“诚信”的教化之场所。在此经商的晋、秦商深受传统文化孔孟之道的影响,重义守信。关公以恪守忠义、至诚至刚而备受历代人们尊崇。

镇上当铺街的故事就是诚实守信的个版本。相传刘家在山陕会馆西边开设当铺,恪守信誉,童叟无欺。某日,一客商来此典当竹竿数梱,言定三个月后来取,过期即由当铺处理。到期后,未见客商回返;又过两年,竹竿风刮雨淋里面哗啦啦掉出白银,得银千两,藏匿屋中,仍待客商回返交付。又数年,依旧无人来取,夫妇两人遂用这些银两购建铺面,依旧做典当生意,诚实守信,广播四方。人们遂称此街为“当铺街”,流传至今。

不由得又想起一个广泛传播在唐河大地的关于山陕会馆的故事。

大清道光六年的一天,细雨霏霏,云雾腾腾,汉口江岸码头码头旁边的一家客店里,二位从南阳府来此购货的商行掌柜因雨天没能开船返航,便在旅馆里闲聊,从各自的生意发展、风土人情到奇闻异事,无所不有,后来聊到了各地的市镇特色,并打赌谁输了中午请客。

来自唐河的刘掌柜说:“唐县城里有座塔,离天只有一丈八”,一听这话,接着源潭街的马掌柜嘿嘿一笑,说道:“您那没有俺源潭街的高,源潭有俩铁旗杆,离天不到一䄻杆;说罢,二位老乡哈哈大笑。这个故事在宛东一带已经流传了百余年,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都是事实。

一座山陕会馆,记录了一个时代源潭古镇的辉煌;

一座山陕会馆,承载着晋陕商贾创业发展的历史。

一座山陕会馆,彰显着传统商业诚信文化的秉承。

如今近三百年过去了,一些山陕会馆随着社会发展,朝代更迭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淹没,但源潭山陕会馆,历经风霜雨雪,依旧巍然耸立,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当年的历史,见证者曾经的辉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