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钱塘江畔,创新风起;齐鲁大地,变革潮涌。为提升山东科创企业孵化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推数字经济发展,4月21日-4月25日,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新媒体大平台推出“科创赋能·生态共赢—解码杭州创新基因与城市密码”深度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观念的碰撞、实践的探索。近50位山东政企银代表与杭州科创先锋展开对话,从科技企业的硬核突围到城市大脑的智慧脉动,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破壁到产业园中的生态共生……这些碰撞与思考,最终凝结为研学班学员笔下的真问题、真触动与真答案。
本期分享人:山东滨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睿
在研修期间,不论是各位老师的专题讲座,还是到各企业的参观,都使我提高了认识、开拓了思维,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杭州这片创新沃土所焕发的勃勃生机。
学习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滨城粮食作为全国粮食的一面旗帜,如何在现在的创新发展大潮下继续奋勇前行。滨州市滨城区粮食产业形成了种植、购销、仓储、物流、加工为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而我们企业就是其中一环,在粮食购销和仓储方面,我们滨城区现有国有粮食仓储能力50万吨(另有在建17.7万吨),年粮食购销量超过三百万吨。在粮食加工方面,我们拥有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中裕在全国首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中裕模式”,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产出了10大类600多种产品,2024年营业收入达119.88亿元,位居全国小麦粉加工企业第7位、挂面加工企业第5位、小麦主食品加工企业第2位,品牌价值44.50亿元,领军全国食品加工制造业。
作为滨城粮食行业的一员,下面,我将结合滨城区粮食产业实际,谈一下打造“人工智能+粮食产业”的需求和想法。
构建智慧仓储新范式,引领粮库高效能升级。当前,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和推进的“智慧粮库”建设,“人工智能+粮食仓储”从单一试点走向具体应用,我们现在的需求就是扩大覆盖范围,由单一试点延伸至基层粮库,政策支持方面也应由加大农机补贴向智能装备倾斜,同时,我们还需接入DeepSeek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优化能力,深度融入粮食购销、仓储管理、质量监控等业务环节,构建智能化、精准化的管理体系,如构建粮储垂直领域知识库和智能问答平台、生成粮情智能分析报告、AI风险预警等。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做到全时段全时域监测粮食的购销,储存等,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粮食仓储”的作用,打造高效能“智慧粮库”。我们希望推动“智慧粮库”建设模式标准化,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并通过行业联盟共享算法模型与设备参数。
优化全链条智能监测,赋能粮食产业精准管控。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中裕近几年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进程,中裕的订单种植链接35万农户,产品走进了30万家小型超市和2.5万家大型超市;为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中裕还计划引入智能客服系统,实现7x24小时在线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借助智能AI,接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产业“大脑”,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智能调度,达到粮食从加工到餐桌的全流程把控和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精准预判,实现粮食产业精准管控。
聚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AI技术应用瓶颈。中裕以科技创新引领小麦加工,创建了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与江南大学等25个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了16支世界级团队,实现了以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抗性糊精、蛋白肽、阿拉伯木聚糖的四个“全国第一”,领军全国小麦精深加工企业。中裕在粮食科研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针对粮食加工产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技术,如复杂环境下的感知与识别、大数据分析与决策、自主控制与跨域数据融合等,还存在技术难题。因此,需要借助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适合加工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共同开展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
未来,我们希望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形成“用数据决策、用AI管理”的产业新生态,实现粮食加工、智慧仓储“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的转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新质生产力。
(大众新闻记者 胡羽 都亚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