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4月9日截止!广州拟出新规保障见义勇为人员

2025-04-01 20:37:00

近日,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发布公告,就《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9日。

◼︎哪些行为属于见义勇为?

征求意见稿明确,不负有法定职责、法定义务的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为见义勇为:制止正在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制止正在侵害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救人、抢险、救灾等行为;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明确可以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其他行为。

◼︎如何认定见义勇为行为?

征求意见稿明确,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工作,设立见义勇为专项经费。各级平安建设组织协调机构统筹做好见义勇为有关工作,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牵头负责见义勇为人员奖励以及见义勇为专项经费管理工作。教育、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医疗保障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应当协助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工作。

征求意见稿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负责见义勇为的确认。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由公安、教育、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医疗保障等部门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同级公安机关负责。市、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和办事指南应当由同级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开。

具有规定情形的人员及其近亲属,可以向行为发生地所在的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申请确认见义勇为。鼓励有关单位、受助人及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了解情况的个人举荐见义勇为。

申请、举荐确认见义勇为的,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确有特殊原因逾期申请、举荐的,可以延期至三年。没有申请人、举荐人的,市、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可以依照职权主动确认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人员能得到哪些奖励?

征求意见稿明确,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对确认的见义勇为人员可以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通报嘉奖;颁发奖金;授予见义勇为称号;其他奖励。

见义勇为人员除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抚恤补助规定的相应待遇外,经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确认,由市人民政府颁发一次性抚恤奖金:牺牲的,颁发100万元抚恤奖金;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影响特别巨大的,酌情增加抚恤奖金。丧失劳动能力的,根据伤残等级,颁发40万元至100万元抚恤奖金。构成重伤的,根据受伤程度轻重颁发20万元至40万元抚恤奖金;构成轻伤的,根据受伤程度轻重颁发20万元以下抚恤奖金。对未达到轻伤以上(含轻伤)标准,但是见义勇为行为事迹突出,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且社会影响较大的,视情况颁发1万元至10万元抚恤奖金。

◼︎未奖励、保障见义勇为人员?这些行为或被追责

征求意见稿提出,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按照规定调查核实、确认见义勇为的;未按照规定奖励、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贪污、侵占、私分、截留、挪用、挤占见义勇为专项经费的;未按照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采取保密或者保护措施,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见义勇为人员身份、奖励、保障的,由作出原决定的机关、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撤销相关决定,收回相关证书,追回所获奖金、抚恤金和其他补助费等资金和相关物质奖励,取消相关待遇,并依法给予处罚;当事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人员违反规定,拒绝、推诿或者拖延救治因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公安机关、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及反馈途径

社会公众对《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和意见的,请于2025年3月28日至2025年4月9日向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提交。途径有:

信件方式: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200号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邮编510036)

电子邮件方式:1158786383@qq.com

传真方式:83118260

为确保所提意见详细、有效,请提供意见的市民留下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有效联系方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佃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