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没想到现在看病这么高效,几分钟就把诊断、开药全搞定了!”在红谷滩区生米中心卫生院,抱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刘女士忍不住感叹。医师轻点鼠标,智医系统瞬间调出患者的健康档案,医师一边询问病情,一边在“智医助理”录入信息。眨眼间,系统不仅给出诊断建议、核验诊断合规性,还自动生成病历。在开单环节,智医系统又化身“智能管家”,实时提醒药品使用禁忌。如今,这样充满科技感的诊疗场景,正在南昌基层医疗机构不断上演。
近年来,南昌市不断推进医疗机构新增接入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以下简称“智医系统”),目前已实现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机构部署运用全覆盖。自2024年1月17日全市基层智医系统部署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24年年底,133 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医疗机构接入系统,共1294家卫生机构织就的“智慧医疗网”,让先进诊疗技术真正扎根基层。
智能“小帮手”
看病省时又省心
走进南昌各基层医疗机构,智医系统如同无处不在的“智能小帮手”。智医系统从问诊到开单的全流程智能辅助,让诊疗效率提升近40%。系统的AI审方功能,能精准识别药品使用限制条件,杜绝超量用药、医保违规收费等问题,既规范了诊疗流程,又为患者节省了医疗开支。
“以前看病,光是等医生写病历、开处方就得半个小时。现在没一会就能快速拿到诊断结果,真是太方便了!”前来复诊的市民熊女士感慨道。智医系统的智能问诊功能,不仅帮助医生快速梳理病情,还能根据患者症状关联相似病例,为精准诊断提供参考。
在新建区长堎镇卫生院,北林社区居民赵梅香通过扫码机扫描医保卡,电脑屏幕上随即显示出她以往的体检信息和医保报销信息。医师查看她的过往病历,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后,很快在电脑上为赵梅香开具了治疗方案。
“以前都要带着厚厚的病历本,生怕遗漏重要信息,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医生能快速了解我的情况。”赵梅香感慨道。
据新建区长堎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主任黄小兵介绍,“智慧医疗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义重大。以前签约服务主要靠人工跟进,效率低且容易出现信息疏漏。现在通过智医系统,我们能实时掌握签约居民的健康数据,根据系统提示主动联系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比如提醒慢性病患者按时复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等。目前,我们已签约居民达1.6万余人,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都有了显著提升。”
精准“把关人”
筑牢医疗安全防线
在保障医疗安全方面,智医系统与“智医助理”紧密配合,成为基层医疗安全的“把关人”。当医生录入的诊断与开具药品缺乏病理关联时,“智医助理”会立即弹出红色警示框,提醒医生重新核对。
在一次接诊中,医师为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开具降压药,系统突然提示该药物与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正是这一及时提醒,避免了潜在的用药风险。
此外,智医系统的AI影像处理模块,能对DR、CT、心电图等进行自动判读诊断,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诊疗建议。不少基层医师对此深有体会:“以前遇到复杂影像,只能依靠经验判断,现在有了AI辅助,诊断准确率大幅提高,还能发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在病历撰写环节,智医系统同样表现出色。医生只需输入患者主诉、现病史等关键信息,“智医助理”就能快速生成结构化病历。若发现病历存在逻辑漏洞或内容缺失,系统会以醒目的黄色标识标出,并给出修改建议。“以前整理一份病历至少需要20分钟,现在5分钟就能完成初稿,还不用担心格式不规范。”红谷滩区生米中心卫生院医师夏强波说。
除了以上功能,智医系统还包含基层公共卫生一体化、运行监管等多个模块。基层公共卫生一体化模块为辖区内群众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促进数据研究与分析等功能;运行监管模块则为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助力精准决策。
智医系统不仅给基层医生带来了“快”与“准”,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南昌县居民周先生说:“以前去大医院看病,来回奔波要花很多时间,现在镇上卫生院用了智医系统,有专家线上会诊,还能直接对接大医院的资源,真是太方便了!”青山湖区的居民吴女士也表示:“带老人看病最担心漏了病史,现在系统里全记着,医生诊断更准,我们也更放心。”
南昌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关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系统研发团队沟通协作,不断对智医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医疗,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洪观新闻记者 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