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突破瓶颈 努力塑造旅居临沧品牌

2025-05-22 10:21:00

作者 胡建军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决策资政研究中心

吴安琪 杨怀 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临沧市依托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旅居八大业态,以“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产业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挖掘民族文化、激活自然资源、创新旅居模式,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旅居示范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应用滞后导致城市旅游体验不佳、产品同质化降低临沧辨识度、旅游产业二次消费转化率低等挑战,制约着旅居临沧的进一步发展。为加快推进旅居临沧建设及加大宣推力度,让旅居人群愿意来、留得下、待得住,努力塑造旅居临沧品牌,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打造智慧旅居平台,升级服务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临沧旅居数据大模型底座。接入景区、酒店、交通、餐饮、文化等数据源,实现临沧全域资源数据整合,形成“一图统览”的数字资产库。一是打造临沧城市“攻略”。基于大数据分析,自动向游客推出一份集目的地推荐、美景美食、行程规划等为一体的临沧城市旅游指南。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临沧本地文化、游记等数据,结合用户类型生成不同类型主题攻略(如秘境探索自然奇观主题、茶马古道慢生活主题、边城烟火美食寻味主题、极致户外野性临沧主题等)。二是搭建旅居智慧平台。开发旅居临沧小程序,集成智能匹配推荐、在线预订、语音交互导览等功能,利用AI技术分析游客偏好,提供定制化的旅游线路和旅居方案。三是打造“民族智慧村”试点。选取翁丁佤族村落、景亢傣族村寨等特色村寨,打造“传统+科技”的融合示范点。同时,创新建立“活态非遗”数字传播矩阵,开发非遗传承人对话数据库与互动教学模块。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参与虚拟非遗工坊、民俗仪式模拟等特色项目,形成“可体验、可带走、可传播”的民族文化传播体系。

深挖本土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临沧本土资源,将文化、生态、人才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利用好“县域”文化打造地方特色亮点。依托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沉浸式体验项目,涵盖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等传统体验活动;持续扶持打造“临味”精品,将“泼水节”“摸你黑”等特色节日旋律与文化记忆融合,并进行精准推送,有效提升地方辨识度。二是利用好产业资源基础延伸价值链。打造“普洱茶看云南,云南茶看临沧”的茶旅IP,依托冰岛村、昔归村等“名茶”村庄的茶叶资源,以“茶叶出圈+旅游+美食+文创+科技+养生+教育+金融”一体发展,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旅摄影大赛等活动,形成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模式,促进当地茶叶经济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三是利用好自然生态打造绿色旅居目的地。依托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等生态资源,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建设生态民宿;利用临沧的气候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医养旅居产业,打造“佤医康养”“茶疗养生”等主题产品。四是利用好现有文化空间打造社群生活新场景。构建“一核多点”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体系,以翁丁原始部落文化保护区为核心,联动南汀画院、双江申活民族工艺美术陶厂等,全面推行“艺术家第二居所”的运营模式。五是利用好人才资源构建旅居产业智库。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发挥好临沧人才库作用,常态化开展“我为家乡讲堂课”,邀请城市规划、文旅设计等方面的对口人才为临沧提供咨询服务。

巧用新媒体技术赋能,加大宣推力度。结合新媒体数字传播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特点,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旅居临沧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是联合知名博主和“本土”力量合力宣推。积极与知名旅游博主合作,借流量之力,对外推介临沧旅居资源;整合梳理临沧“本土”网红资源,搭建临沧网红力量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从单点营销向群体宣推的转变,以点带面拓宽优质融媒产品的辐射广度。二是通过AI技术赋能精准目标受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提升原创视频质量,展现好临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质资源。同时,结合互联网热点,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形成不同风格的个性化内容,精准推送至目标群体。三是开展“短视频创客扶持”。选拔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提供短视频创作培训,打造一支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网红矩阵,重点传播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场景,如采茶、织棉等,展现临沧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

[本文系2025年度临沧市党校系统课题“云南旅居目的地战略下‘旅居临沧’实践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25LCDXXT04)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