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2日电(记者郭圻、李嘉聪)“下来、上去、下来、上去”,店里的志愿者老师正手把手教一群特别的孩子们如何擦玻璃。这群“星星的孩子”一点点挪动着,仔细地擦拭着玻璃,脸上挂着笑容。对于一般人来说几乎简单的工作,这群孩子却需要一番努力才能学会。
在4月2日这个“世界孤独症日”,经过多日试运营的“星点心愿”茶咖饺子店正式营业,这群“星星的孩子”也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
店里11名孤独症青年员工,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8岁……在公益组织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星点心愿”门店主要筹办者张秀丽眼里,他们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星青年”。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张秀丽也是一名“星娃”的妈妈,她深知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有多么难,但她义无反顾。2017年,她与6名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凑了5万余元,组建了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至今已拥有会员上千人。
“中心从2019年启动‘星青年’就业辅助项目,刚开始支持了8名青年就业。”张秀丽说,她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信心帮助更多青年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当被问及培训“星青年”有多难时,张秀丽说,孩子们情绪波动大,有的会突然哭或失控大叫,要不停地安抚;有的知道自己被不良情绪“控制”之后,在不告诉大家的情况下,自己“消失”半小时去冷静。
“他们都很努力,希望被认可。”张秀丽欣慰地说,“星青年”们即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行为干预被引导,进而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从墙上的画、堂食餐具,再到员工制服、餐桌卡片,每一处都透露出张秀丽和家长志愿者们的良苦用心。店里一角还摆放着几只毛茸茸的小熊以及一些控制情绪的声量卡。“孩子们都喜欢软和的东西,有利于舒缓情绪。”张秀丽说,每当孩子们有情绪时,就会被志愿者引导去“熊抱”,“抱一抱,就能好不少”。
对这群孩子来说,与陌生人进行正常交流是一道难题。此前,他们已经在帮扶中心闭门训练了两个多月。但真要开始迎宾客,送外卖时,有的家长很是担忧,“能不能慢一些,等孩子们适应了再开业”。
“我们需要试错,如果不营业,孩子们永远就是在岸上游泳。”张秀丽说,孩子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要坚定,从试营业的效果来看也是好的,“我们总有撤掉拐杖的时候,也希望他们能尽快独立”。
“我们开这家店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岗位。”店长陈英说,虽然有的孩子存在问题,但是他们很努力,也很用心,每一天都在反思中进步。
陈英的孩子也是孤独症患者。在当店长之前,她经营着一家小店,让孩子在空闲时间帮忙送货,学习如何与人交流。看着家长们的辛苦付出,孩子也慢慢成长起来,如今也能正常学习了。
正如今年我国孤独症日主题宣传口号“落实关爱行动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所要求的,越来越多的公益团队和志愿者们用尊重和关爱激活“星青年”们的潜能,让他们更加自尊自信地生活。

店里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色彩鲜艳的画作,其中一幅画着“我们是最佳星主饺”的作品被用作门店的主要视觉图形。孩子们被爱意包围着,也将这些爱意传达出去。
“星饺银行”就是门店送出的一份特殊公益礼物。张秀丽说,“星饺银行”的理念是“一份水饺,两份温暖”。爱心顾客可以在线购买饺子赠与他人,诸如挚爱之人、城市建设者、志愿者等,也可以委托“星青年”们去送货。目前已经存入了1000多份饺子,成功转赠了90份,其中80份赠给盲校老师,10份赠送给了志愿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张秀丽希望孩子们的努力,通过“星饺银行”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希望他们能战胜自卑,更加从容面对生活。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休息间隙,一位“星青年”在吉他的伴奏下,唱起最喜欢的歌曲《海阔天空》,周围的孩子们也随着伴奏,一起吟唱。
“这些孩子不仅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束光,照亮别人的生活。”张秀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