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珠海高新区2025年金融工作座谈暨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顺利召开,回顾总结全区2024年金融工作并重点部署2025年金融工作。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筱,区发改财政局、区科技产业局、区投促中心、区企服中心、区双创中心,30家辖区金融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之年,市委赋予高新区成为珠海经济发展“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使命重托,高新区放大区域优势为全市作出新的贡献离不开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辖区金融企业要凝聚共识,协同发力,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与稳健盈利两大核心,构建“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全链条授信体系,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百千万工程”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为高新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共同保障金融业稳增长、促发展。



现场还表彰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珠海农商银行等一批在2024年度金融服务工作中贡献突出的金融企业,激励金融企业继续发挥标杆作用,为辖区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同时,珠海高新区还分别与珠海农商银行总行和中国人保财险珠海市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在投融资对接、科技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强化战略合作,助力辖区建设成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南方+ 黄鹤林 拍摄
2024年,珠海高新区认真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创新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接力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稳步提升金融业规模。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8.7亿元,同比增长2%;辖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4.85亿元,同比增长1.18%;本外币贷款余额425.25亿元,同比增长7.39%。
持续加强科技金融支撑。打造和运营产业金融服务超市、金融会客厅、金融角等金融服务平台,率先接入珠海市“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平台,引导辖区银行(含区外网点)支持区内企业贷款余额319.66亿元,同比增长25.67%,惠及企业4933家次,其中,辖区科技贷款余额232.36亿元,同比增长18.29%。
扎实推进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助力区属国企获得政策性银行的授信支持合计103.2亿元,引导辖区银行机构发放涉农贷款余额7.1亿元,同比增长48.75%,联合银行机构与18个社区签订“整村授信”协议,授信总额超1.15亿元。
构建上市全链条培育体系。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多措并举优化企业上市服务,目前高新区存量上市公司20家,占全市的40%;新三板挂牌公司14家,占全市的22%。2024年末,辖区上市公司总市值1840.2亿元,同比增长38.12%。
做大做强股权基金。区属创投机构高新金投获“2023—2024年度中国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领域最佳早期投资机构”和“2024年中国国资投资机构50强”,2024年区天使基金和区产投母子基金总规模171.49亿元(自主管理规模36.93亿元),累计投资企业273家,累计投资金额86.76亿元。

珠海高新区金鼎片区。
2025年,珠海高新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和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产业链各环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重点围绕四大领域精准发力:
汇聚金融资源落地,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金融业稳增长、促发展专项行动,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结构体系,吸引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等经营主体在高新区集聚发展。
促进产融对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用好各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持续举办“融企荟”投融资品牌活动;加强上市培育,深入实施市企业上市“星辰计划”,做大上市公司增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聚焦金融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加大“整村授信”等主动授信、批量授信模式的推广应用,协同对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中村改造、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房风貌提升等“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的金融服务需求。
推动金融工具创新,打造科技金融高地。创新推广“整链授信”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整链授信”产品和服务,加强产业集群及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投融资对接。扩充基金“朋友圈”,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采写:南方+记者 黄鹤林 通讯员 沈志豪
图片:通讯员提供
【作者】 黄鹤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