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动荡的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

2025-04-15 14:56:00

文 | 纵向青年,作者|周有圆, 编辑|路子甲

当特朗普在2023年11月宣布角逐2024年总统大选时,全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倾倒。黄金价格在避险情绪推动下突破历史高位,4月初的"对等关税"政策让人民币汇率跌至两个月低点,而本周关税落地后的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更是让资本市场的寒意渗透到每一个普通人的账户余额。

不少年轻人试图在动荡中寻找财富机会,正站在资本浪潮的浪尖上跳舞,他们将社交媒体上被反复渲染的理财圣经——黄金避险、价值投资、汇率套利奉为圭臬。

但当他们用公积金炒金、拿工资炒股、把存款折算成美元定存时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全球资本棋局中最脆弱的卒子,尚未触摸到财富自由的衣角,却先尝到了金融炼金术的反噬之痛。

公积金提现炒黄金

“财经头条天天说黄金破新高,怎么我要变现就成冤种了?”李佳耸了耸肩,自嘲中透着无奈。

去年10月的某个深夜,李佳把黄金价格走势图发到闺蜜群时,那句“咋,你月薪五千的勇士要硬刚金价?”的调侃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这位25岁姑娘的账本里,每月到手5000元工资被精确切割,部分给家里购物、部分出去旅游、部分购衣、化妆品......账户余额永远在四位数边缘游走。而黄金市场的狂热情绪,让“攒金自由”的执念像风筝线般牵扯着她的幻想。

黄金价格走势总体稳步上升(图源:金投网)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一条支付宝公积金提醒让她心跳加速:工作十个月积攒的五位数数字,

像一盏忽明忽暗的财富灯。她反复研读当地“每月限提1次、年度累计不超15000元”的提取政策,像破解密码般点开“租房提取”通道——无需合同、无需发票,15000元额度恰好绕开了理智的围栏。

李佳提取公积金15000元(图源:受访者)

半小时到账的短信像发令枪。她骑着小电驴冲进金店,以816元/克的成本,挑了款6.99克的手链和8克的项链,理由简单粗暴:“好看”。刷卡离店时,她甚至在脑海里模拟金价突破900元/克时的暴利场景,幻想自己成了朋友圈里那些晒金饰的“理财达人”。

四个月后她却遇到了紧急变现需求,让美梦碎成渣滓。黄金柜台当日挂牌价932元/克,到店后,却发现回收价死守在695元/克,这让李佳彻底傻眼。经手过无数金饰的柜员熟练敲击计算器:“您这条6.99克的黄金手链,回收价为4858.05元。”相比买入时的816元/克,每一克黄金还要亏损121元,整条黄金手链亏损844元,这意味着几个月自己炒黄金不但不赚钱还亏钱。

李佳想变现时,当天挂牌价与回收价不一致(图源:某黄金品牌官网)

“我认为以按816元/克的价格购入,如果金价上涨到900元/克多出手,中间100多的差价都是我的。但实际上这个账不能这么算,回收价格和挂牌价格并不一样。按照我的买金成本,只有等金价涨到1000元/克,才能填平工艺费、手续费和点差,勉强实现保本。”李佳对于自己没弄搞懂规则感到非常懊恼。

直到4月,国际局势震荡导致黄金价格从745.16元/克下探至695.43元/克,李佳才明白——在黄金市场,跟风理财是收割幻想的镰刀。"至少还能戴着拍照"李佳苦笑着安慰自己,手指无意识地摸了摸手上的金手链,那个曾被赋予"资产增值"使命的首饰,如今只能回归饰品本质,同时,李佳"赚差价"的美梦彻底破灭。

985码农打造“环保”K线

小夏的股票账户是朋友圈里行走的黑色幽默。这位985毕业的码农,工位上摆着《算法导论》和《数据结构》,但他的A股战绩却堪称反面教材——持仓股的K线图硬是走出了一条独立于大盘的"环保色K线",朋友笑称他的持仓组合堪称A股"碳中和先锋"。

这一切得源于他听信了作为公司财务高管的父亲说的“在股市搞价值投资”的理论。

2020年,尚在校园的小夏,揣着两万块奖学金冲进股市,买了支听起来就很稳健的股票型基金。结果到2024年国庆前打开账户时,浮亏大几千的数字扎得他眼睛生疼。思忖再三,他决定割肉离场,用这笔"学费"去免签国家看秋色。

夏卖掉持有近4年的基金(图源:受访者)

命运的讽刺总在转身时显现。国庆假期后大盘普涨,已割肉离场的基金突然变奏,连续几个交易日大涨,这一波回本机会没抓住,让小夏气得拍大腿。

2024年11月,父亲再一次给他推荐了半导体产业链上的某家“龙头股”,并教导小夏要有耐心。彼时已为大厂牛马的小夏,拿着工作第一年攒下的20w再一次像执行代码部署一样精准下单,热切期盼自己发财,乃至一夜暴富。

小夏入手股票大概走势图(图源:同花顺)

然而,股市就是这么没道理、没逻辑。小夏买了后就开始跌,眼看着浮亏从四位数变成五位数。终于,程序员的理性开始瓦解,小夏将交易软件藏到桌面角落,并用“理财是场马拉松”的自我安慰封存账户。“打工人两个月工资喂给了庄家,上班动力都没了,所以干脆不看了”。小夏说到当时天天看盈亏,以至于影响上班状态。

直到3个月后,在和同事一起吃饭时,交流起“进步焦虑、副业焦虑”。

“这个股票上周整个一周表现都还不错,你可以看看”同事表示自己拿了一万元在股市学习,并向小夏推荐了一支股票。小夏这才终于下定决心点开账户,发现亏损数字已经可以去周边国家玩两趟了。

这个为了省几百块钱,连摄影设备都只在二手市场淘的程序员,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用最理性的消费方式供养最感性的投资冲动,生活缝缝补补,股市一掷千金。那些成千上万的亏损,都被赚钱的可能性和远景粉饰了太平。

“回本之路漫漫无期,但只要我不卖就没亏。”小夏指着星盘报告自嘲道:“连紫微斗数都说我八字不带偏财”。年终奖到账的那天,他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投入银行理财。即便七日年化收益率仅1.58%,也比心跳过速的股市令人安心。

真正的暴击总在松懈时降临。2025年4月7日,受当特朗普宣布推出全球对等关税措施影响,全球股市地震,A股迎来“黑色星期一”,场中所有股民欲断魂,小夏也不能幸免。而小夏的银行理财账户里那串稳健增长的数字,在"价值投资"封存账户的那一条绿线面前,连塞牙缝都不够资格。

拿存款美元定存:赚了利率亏了汇率

“你最近换美元了吗?你最近存美元了吗?”这是去年王岳在茶水间总能听到的对话。作为金融性质公司的行政人员,他每天浸泡在投资理财的环境中,但自己对理财的认知还停留在余额宝。直到听到茶水间的对话,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赚汇率”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汇率每天变化,早点拿着人民币存款去换,避免夜长梦多。”抱着这种信念,王岳趁着上班间隙,刷了几篇小红书做攻略后,便锁定了一家地方性银行:3000美元起存,三个月利率4.3%,无需复杂操作。

“国际大行,地方银行的起存门槛低,利率却能跑到4%以上,只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不跌到7块以下,这比人民币定存划算多了。"他回忆当时信心满满的样子。

王岳当时做攻略时的参考利率(图源:小红书)

现实总比网上攻略复杂。午休时,王岳攥着银行卡和身份证冲向银行,柜员递来的换汇水单却让他一愣:挂牌汇率是7.26,实际结算却按7.28计算。“说是免手续费,但汇率差吞掉了我好几杯奶茶钱呢。”他事后苦笑。

接下来的日子,这个平时至关心食堂菜单的行政人员,微信上多了几个国际新闻app。不到一个月时间,市场风向骤变——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存款利率从"4字头"断崖式跌至3%以下,当王岳还在为自己抓住上车机会感到暗暗窃喜时, 人民币汇率走势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王岳办理了3000美元定存(图源:受访者)

年初美元兑人民币还在7.35高位徘徊,到定存满期后却跌至7.23。折腾三个月后,在今年3月,当他取出本金加利息3031.89美元时,兑换成人民币赚了不到100元。“这哪是理财?赚了利率亏了汇率,一番折腾几乎没赚。”他在部门聚餐时自嘲。

在和同事复盘这场美元定存的“理财”时,王岳总结出美元定存两大暗礁:首先是汇率黑箱:即便锁定高利率,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吞噬收益。“比如说2025年3月,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17,较我买入时升值2.4%,如果我在7.17的时候到期的话,完全可以抹平4%的利率优势”。王岳为自己躲过了7.17汇率时感到后背发凉。

“第二大暗礁则是政策镰刀,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我这种没有专业知识积累的,更是难以把控。”王岳说。

在赎回美元前的那段日子,王岳的手机推送几乎被特朗普推特和贸易摩擦新闻占据。彼时,恰逢特朗普推特频繁提及关税政策,市场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传闻甚嚣尘上。王岳坦言:“每天刷推特像在拆定时炸弹,生怕某条推文瞬间引爆市场恐慌,导致汇率暴跌。”

“幸好我的定存3月就到期了,不然看到现在中美互加关税的局势,真怕自己被汇率反向收割。”王岳提及一位同事目前尚有一笔美元存款处于定存期间,每天如996般神经紧绷。

尾声

全球经济动荡如同撤退的浪潮,正在撕开那些被包装成“财务自由”的幻梦。

特朗普关税博弈仍在持续,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涟漪仍在扩散,而年轻人追求“财富自由”的账户早已成为全球经济博弈的牺牲品。从黄金回收价的隐形杀手到A股的"碳中和先锋"再到美元定存的单薄收益。资本市场的规则从未改变:当普通人以为摸到了财富自由的门槛时,镰刀早已悬在头顶。

但这并非终点,而是觉醒的起点。李佳开始研究黄金市场的运行逻辑,小夏回归真正的“价值投资”——用劳动创造财富;王岳则深入理解汇率波动的本质。他们不再追逐短期暴利,而是选择在波动中寻找长期价值。

资本寒潮仍在肆虐,但年轻人正在用理性为自己筑起抵御风暴的堤坝。他们逐渐明白,最可靠的资产从来不是K线图上的数字,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真正的财务自由,只能依靠所谓的智慧与多一点点的耐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