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心结谁来解?心理医生街道社工走进学校,一起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2025-04-19 07:01:00

“刚刚期中考试完,我考得不好,晚上都睡不着觉,该怎么办?”

“今天我又因为手机的事情和爸爸妈妈吵架了,我真的好难过,为什么我老是惹他们生气?”

“老师:您好!我跟班上的女孩子闹了不愉快,我把她当好朋友,而她在背后向我的其他朋友抹黑我。但是,我朋友没有相信,并将抹黑我的内容告诉了我。我很气愤,我该怎么办?”

18日,上海市清华中学里,来自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三位医生耐心倾听每位学生的心声,针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常见问题,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心理疏导。每年,医生们都会定期来到学校,给孩子们开设心理健康义诊,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给他们送上一颗舒心的“解药”。

当天,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季主题活动暨“清心驿站”专家顾问团成立仪式在清华中学举行,“清心驿站”专家顾问团、专家志愿者团队也同时成立,团队汇聚了黄浦区精卫中心医师、瑞金二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工和上海市阳光中心资深社工等一批经验丰富的心理工作者。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引发社会关注,但仅仅依靠学校一方“单兵作战”的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这几年间,学校逐渐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家庭和医院为核心,以社区作为重要补充的“校家医社”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体, 形成了立体式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学校与上海市阳光中心黄浦工作站、瑞金二路街道未保站等各方专家紧密携手,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组织了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剧展演、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会与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阳光中心黄浦工作站和瑞金二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团队游戏、手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注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的音乐老师、心理老师还会从音乐教育、安全教育方面,利用小课堂、班会等增进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天,专家团的老师们给学生们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瑞金二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社工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本名为《心事大侦探》的书,这是一本“初中生的解忧杂货铺”,社工带着学生一起阅读里面的章节,引导学生识别、分享并科学表达情绪,提升情感认知与沟通能力;同为工作站的社工生杰,带着几位客串家长的“演员”,通过情景对话走进孩子们中间,他们的精彩演绎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我爸爸妈妈也是这么跟我说话的,他们要是也能理解我就好了。”

2020年,清华中学还成为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医教结合”首个共建学校,打造了“清心驿站”这个心理品牌。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工作人员马臻翔介绍说,“清心驿站”通过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家校联动等形式,累计服务师生家长千余人次。

自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市清华中学携手成立“清心驿站” 以来,这座医教结合的桥梁已成功为众多学子驱散心灵阴霾,学生小 A 的故事便是其中生动的缩影。

一次常规义诊中,心理治疗师陈医生注意到小 A 总是欲言又止,眼神躲闪。在陈医生温和引导下,小 A 吐露因学业压力和家庭矛盾,长期被焦虑情绪困扰,甚至出现失眠症状。陈医生立即启动 “清心驿站” 绿色通道,为小 A 优先安排精卫中心的专家门诊。

精卫中心的治疗团队采用沙盘游戏、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A 直面内心恐惧,同时针对小 A 父母开展个性化亲子沟通培训,指导他们改善家庭氛围。经过三个月 “校园筛查 - 医院干预 - 家校协同” 的系统治疗,小 A 不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课堂上也开始积极发言,成绩稳步回升。再次来到义诊区时,小 A 笑着对陈医生说:“现在我感觉心里亮堂多了!”

五年来,“清心驿站” 累计开展义诊10场,惠及近百名学生;同时举办 30 余场亲子沟通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依托绿色通道,“清心驿站” 持续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快速诊疗服务,用专业与温情为青少年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让更多青春在阳光下绚丽绽放。

据了解,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的转诊机制,已帮助多名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教师团队通过专家指导,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实守护者。清华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王雪凌介绍说,未来,专家团队将助力学校实现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监测,定期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全方位提升家校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原标题:《青春期的心结谁来解?心理医生街道社工走进学校,一起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