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12日讯(记者 彭乐怡)“外卖平台跟我们反映的是,以后每周六都会有大额补贴活动,本周的补贴力度和上周差不多。”7月11日,西安一家外卖线上代运营公司负责人王帆向蓝鲸科技透露。
7月12日,新一轮“补贴大战”如约而至。记者在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看到,12日一早,各平台就释出大额补贴券,其中,美团的“神枪手”补贴可以0元兑换茶饮;淘宝闪购的新用户可领取19元无门槛券,“超级星期六”活动可领取“满28减18.8”券;京东“百亿补贴”活动也有“满15减10”“满60减31”等多张优惠券可领取。
自上周外卖巨头开启“补贴大战”以来,各平台用低价外卖争抢消费者的情形愈演愈烈。然而,在一片热闹中,有中小商家反映经营压力在悄然加剧。
平台狂撒优惠券,有商家拒绝参与补贴活动
和丈夫在社区里开了一家奶茶店的店主黎嘉向蓝鲸科技记者介绍,外卖平台开启激烈商战后,其所在城市各区域负责的业务经理会到门店游说商家参加,“他们游说的理由是,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流量,依赖线上生意的商家就难以拒绝。”黎嘉表示,业务经理曾透露,一个区域要有50%-60%的商家参与活动,才能完成业绩考核。
在7月12日新一轮“补贴大战”开始前,也曾有业务经理到店里劝黎嘉参与,但被黎嘉拒绝。
黎嘉算了一笔账,以某平台“满38减18”的补贴活动为例,消费者使用的18元优惠券中,商家承担12元,平台承担6元。“一单38元,用户用了券,我们要赔12元,再扣除平台抽成和配送服务费,到手可能就十几元。但你想想,38元的订单可能是两杯饮品或两份快餐,食材成本就要七八元,再算上人工、租金,商家根本不赚钱。”黎嘉说。

7月12日,记者打开美团APP就收到“0元外卖”活动弹窗。
黎嘉表示,一些新入行的餐饮店通常会选择参与补贴活动,希望能先把销量做起,即使暂时亏本也没关系。但她担心,在“补贴大战”的影响下,部分消费者可能习惯用低价就能吃一顿饭、喝一杯奶茶,商家难以再用正常市场价售卖。
此外,部分在“补贴大战”中撑不住的商家,会从原材料下手,减低成本,“新鲜的食材和劣质的食材或临期的食材,价格可以差很多。一份餐品如果长期到手只有三五块钱,商家要想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用劣质食材保证利润点。”黎嘉表示,食品安全是在商战以外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线上争抢得火热,不可避免影响线下实体店铺的生意。黎嘉反映,“补贴大战”开始一周多时间,来她店铺堂食的客人少了将近一半。但由于她的店铺是自有店面,和丈夫两人搭档,没有聘请员工,相比其他商家而言少了房租和人力成本压力,所以尚且有底气“有单就做,没单就不做”,她打算观望一阵,看外卖平台何时休战,再决定下一步动作。
算明白账、定准价格,中小商家也能突围
在外卖平台巨头激烈的商战之间,中小商家如何能够谋得一线生机?作为外卖线上代运营商,王帆给出的答案是要学会“玩外卖”,据他所说,只要熟悉各平台规则,就能够通过精密计算过的定价规避“补贴大战”带来的利润缩减。
王帆介绍,一个外卖订单需要扣除配送服务费、佣金、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后才是商家到手实际金额,其中,配送费和活动补贴由商家和平台共同承担。一般而言,商家承担的比例会比平台高,但每个平台内部都有店铺评级机制,对于优质店铺,平台承担的补贴就会更多。

王帆举例的一单外卖补贴详情。(受访者供图)
而王帆所称精密计算过的定价,即在掌握成本的基础上,将价格定在既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预期,商家又能赚到钱的区间。换言之,如果没有仔细研究过平台规则,意识不到定价重要性的外卖商家,要么会在“补贴大战”中亏损告终,要么干脆不参与。
至于部分接近0元的超低价外卖,背后则是平台更大力度的补贴。王帆以“满25减20”的活动为例,20元的大额优惠券中,商家承担6元,平台承担14元,这种情况下,即使消费者几乎不花钱就能点到外卖,商家仍然可以赚到钱。
如何在商战夹缝中找到生机,无疑给外卖商家带来更大的挑战。王帆坦言,外卖平台巨头之间的商战,某种程度上会加速对餐饮外卖商家的洗牌,特别会对中小餐饮店的线下生意造成冲击。最终留下来的大多是懂运营、有品牌化能力、能控制成本的商家。
而对外卖平台而言,“补贴大战”实际上是烧钱的活动,持续时间未知。王帆分析,这本质上是平台对消费者注意力和流量的争夺战,外卖业务是平台的引流产品,并非真正产生利润的业务,“这把火能烧多久,就要看他们的战略到底是什么了。”王帆说。
(应受访者需求,王帆、黎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