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虚假诉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大数据查人
利用法院的审判信息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大数据检索。
向当事人的亲属、朋友等了解情况,调查其背景,如是否有其他类似涉诉案件或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法院调查令
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向相关单位调取证据,如银行资金流水、房产登记、通讯记录等。
证人出庭作证
申请法院通知可能知道案件事实的人出庭作证或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审查立案程序
检查是否按照正常程序和方式向人民法院立案,立案庭网络上找不到立案号码和办案单位信息的可能为虚假诉讼。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了虚假诉讼的法律后果,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虚假诉讼特征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或恶意,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行为人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行为人非法目的实现依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
虚假诉讼类型
包括“无中生有”型、“死灰复燃”型、“借题发挥”型等。
综合判断
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
司法工作人员责任
司法工作人员若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将受到更重的处罚。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识别出虚假诉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