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的“开学作业”大家千万别“交”

2025-09-10 13:13:00

  新学期伊始,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已经适应校园生活的学长学姐,都可能成为骗子的“目标”。骗子紧盯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消费需求多样、对网络依赖度高的特点,不断更新诈骗手段。9月9日,山西警方结合近期“开学季”发生的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电诈案件,发布“开学反诈骗课”,力求用这份覆盖校园全场景的反诈骗指南,帮广大学子筑牢安全防线,安心专注学业!

  
不同“群体”要警惕不同的骗术

  小学生篇:“低价代充游戏币”千万别信
  小学生朋友们开学了,又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在炫耀炫酷的“皮肤”和强力的装备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遇到有人低价代充游戏币或者私聊你高价收购账号的网友,千万别轻信,这很可能就是骗子的陷阱。还有,如果收到来路不明的红包链接,不要轻易点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掉进骗子的圈套!
  近日,运城绛县的小艳(化名)使用母亲手机刷短视频时,收到一条“免费领取蛋仔派对皮肤”的私信,随即扫码添加了对方的QQ账号。聊天过程中,对方以“验证身份”“激活领取权限”等借口,诱导小艳开启手机屏幕共享功能,趁机获取了手机验证码,并偷偷修改了手机支付密码。待小艳的母亲赵女士发现时,其账户内4万余元已被不法分子盗刷,心急如焚的她当即到安峪派出所报案。警方介绍,此类诈骗套路以“免费送游戏皮肤、道具”为诱饵,诱导未成年人扫码添加好友,再以“账号验证、解锁权限”为由,索要家长手机支付信息,最终盗刷资金。要牢记,不存在“免费送高价游戏道具”的好事,切勿向陌生人透露支付密码、验证码,更不要私自使用家长手机操作。
  中学生篇:“脱离平台私下交易的”快躲开
  中学生们,开学了,除了要专心学习,还要警惕骗子的新骗局。如果班级群里突然有老师发通知,要求紧急缴纳书费、资料费、班费等费用,千万别着急转账,这可能是骗子伪造身份混入群聊的骗局。另外,如果你想用压岁钱、零花钱去听演唱会或者购买喜欢的东西,记住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交易,不要轻易相信非官方的低价渠道,更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陌生人,尤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理性消费,守住自己的“小金库”。
  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的陈女士领着读中学的儿子小刚(化名)来到派出所报警。原来,开学季小刚的消费支出增多,但苦于资金不充足,便打算在二手交易平台出售自己的闲置物品。其间,一名“买家”以“商品无法购买”“需要完善账户信息”为由诱导小刚进入虚假客服页面。随后,由骗子冒充的“客服人员”,谎称此笔交易需缴纳保证金、激活费才能完成。而小刚则在对方步步诱导下,使用家长手机操作,分多次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人民币10000余元。案发后,小刚由家长陪同向警方求助。警方介绍:学生在二手平台出售/购买物品时,骗子以“低价”“急收”等噱头为由,诱导脱离平台私下交易,收款后不发货,或收到物品后以“质量问题”为由要求退款,同时恶意掉包物品。为此,遇到脱离平台私下交易的,快躲开!二手交易务必在平台内完成,留存聊天记录和交易凭证;发货前拍摄物品细节视频,收货时当面验货,不轻易相信“私下交易更划算”的说法。
  大学生篇:“轻松兼职日赚百元”千万别信
  大学生朋友们,开学了,你是不是想找份兼职的工作贴补一下自己的开销呢?如果你想找兼职赚钱,遇到帮人转账赚佣金,替公司打电话推广,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之类的轻松赚大钱的兼职,可千万不要做。这些行为,不仅可能让你掉入这个陷阱,还可能让你成为电诈分子的帮凶,后果十分严重!
  山西某高校学生小吴,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轻松兼职,日赚百元”的刷单广告。想着能利用课余时间赚点外快,小吴便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起初,按照要求完成一些点赞、关注任务后,小吴很快收到了小额佣金,这让他放松了警惕。随后,对方诱导他参与更“高级”的刷单任务,需垫付大额资金购买商品,承诺完成后会有高额返利。小吴一心想着赚大钱,先后转账5000元。可当他完成任务要求返利时,却发现被对方拉黑,才惊觉自己被骗。警方介绍,诈骗分子先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接着用高额回报诱导受害人投入大额资金,最后消失无踪。大家要熟知,网络刷单本就违法,不要轻信此类轻松赚大钱的广告,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凡是“先交押金/会费”“要下载陌生APP”的兼职,记住扭头就走。找兼职优先选学校勤工俭学岗位、正规招聘平台,别信“小广告”。

  
梳理“五大校园核心场景”助力师生规避风险

  除了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群体的“精准”诈骗,在开学季这个关键时期,有关新生注册账号、老生网购用品、师生线上交流,这些场景也易成为网络诈骗与信息泄露的“突破口”。对此,警方针对“五大校园核心场景”,梳理开学季必知的网络安全要点,助力师生规避风险。
  场景一:账号与密码安全守住安全“第一道门”
  拒绝“通用密码”:注册教务系统、校园一卡通APP等平台时,勿用“姓名+生日”“123456”等简单密码,建议用“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组合,兼顾好记与安全。
  开启双重验证:教务系统、校园邮箱等涉学籍、成绩的重要账号,务必开启短信或邮箱双重验证,遇异地登录可及时提醒,避免损失。
  不代注册、不外借:勿让他人代注册账号,以防身份证号、手机号泄露;也不要出借学习账号、校园网账号,避免他人违规操作后自己担责。
  场景二:社交与信息泄露警惕双重风险
  核实好友身份:加入班级群、社团群等时,通过“校园号验证”“班级群确认”核实好友身份,拒绝陌生账号发来的“投票链接”“领福利”信息,防止木马窃取数据。
  控制分享范围:在社交平台分享校园生活时,不暴露校园卡卡号、宿舍门牌号、课程表等隐私,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信息行骗或盗窃。
  拒绝过度填信息:除学校官方要求外,社团、商家“登记领礼品”时,仅提供姓名、学号即可,勿泄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防范信息滥用。
  场景三:线上购物与缴费认准官方渠道
  避开低价陷阱:网购教材、生活用品优先选官方旗舰店或学校合作商家,不轻信微信群“低价转卖”的私下交易;买二手物品走校园官方平台,当面验货付款。
  正规渠道缴费:学费、杂费仅通过学校指定的教务系统、一卡通APP等渠道缴纳,拒绝“辅导员私人代收”“转账到指定账户”等要求,及时联系学校核实。
  远离校园贷:正规贷款不会要求先交“手续费”“保证金”,也不接受身份证、学生证抵押;有资金需求可找父母或通过学校助学金、勤工助学解决。
  场景四:设备与网络安全做好日常防护
  更新安全补丁:开学前给电脑、手机全面杀毒,关闭“自动连陌生WiFi”,开启系统和杀毒软件自动更新;不在校园网、公共WiFi登录支付平台,必要时用手机热点加密操作。
  不蹭不明WiFi:不连接校园内“无密码”“仿校园网名称”的免费WiFi,以防“钓鱼热点”监控设备信息;校园网需通过官方认证,输学号密码登录加密网络。
  U盘先杀毒再用:不随意借他人U盘,自己的移动存储设备也不借陌生人,使用前用杀毒软件扫描,防止资料丢失。
  场景五:诈骗识别与应对牢记三不原则
  坚守“三不”:对陌生来电、短信、消息,涉及“转账”“验证码”“敏感信息”时,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及时核实取证:遇疑似诈骗,拨打学校官方电话或商家客服核实,不删除聊天记录、短信、转账凭证,留存报警证据。
  被骗后速止损:不幸被骗需立即打110报警,联系银行冻结银行卡;账号被盗要及时改密码、冻结账号,并通知亲友防“冒名诈骗”。

  
高校校园最新高频诈骗类型及防范要点

  大学入学阶段是各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生社会经验不足、对校园环境不熟悉、急于融入集体等心理,设计出多种诈骗套路。区别较为常见的“刷单”“账号租借”等电诈手法,2025年最新一批诈骗手法也需要广大学子提高警惕。
  “校园代理”诈骗套路:骗子在校园群、朋友圈发布“校园代理招募”信息,声称“代理产品,低投入高提成”,要求先缴纳“代理费”“保证金”,收款后发送劣质商品或直接失联。反诈提醒:遇到让转账还说有高提成、要缴代理费的“勤工助学”,基本可以判断出这是骗子设的套。
  “论文发表/查重”诈骗套路:针对毕业生,骗子通过学术论坛、社交平台发布“低价论文查重”“快速发表核心期刊”广告,提供虚假查重报告,或收取“发表费”后以“版面不够”“审核未过”为由拖延,最终失联。反诈提醒:论文查重需通过学校指定的正规平台,大家别信这些“天上掉馅饼”的查重,很可能是“陷阱”。“社交平台冒充熟人”诈骗套路:骗子盗取学生社交账号,冒充“同学”“朋友”,以“急需缴教材费”“社团活动垫钱”“手机欠费代充”为由,发送转账二维码,诱导学生汇款。此类骗局中,部分骗子还会冒充“学长学姐”推荐“内部资料”,收费后不发货。对此,遇到这种文字“催款”的,十有八九是骗子在“演戏”。大家在转账前,务必打个电话、开个视频核实下身份,别让骗子“钻空子”。
  “校园公益捐赠”诈骗套路:骗子伪造“贫困生求助”“灾区捐款”“患病同学众筹”信息,在校园群、教学楼张贴海报,附加上私人收款码,谎称“爱心捐赠”,实则将款项占为己有。部分骗局中还会套取捐赠者个人信息用于其他诈骗。对此,遇到私人账户和不明求助的捐赠,要警惕,别让爱心喂了“骗子”。公益捐赠需通过学校官方公益平台、正规众筹APP或学生会、团委组织的活动参与,核实求助信息真实性,不向私人账户捐款,核实好信息,让爱心精准“投递”。“竞赛报名”诈骗套路:骗子冒充“竞赛组委会”,通过短信、校园公告栏发布“全国大学生××竞赛”报名信息,声称“缴纳报名费可获得参赛资格,获奖可加分保研”,收取费用后无后续赛事,或提供虚假获奖证书。对此,竞赛报名需通过学校教务处、学院通知的官方渠道,大家看到不明竞赛还要缴费报名的,先停一停,这很可能是“假竞赛”。要参加竞赛,咱就走官方渠道,核实清楚资质,妥妥的“正规赛事”,放心冲!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辛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