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小蓝书”,济南“大文章”

2025-08-30 23:12:00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实习生 孟潇南 济南报道

Lian上这座城,刚好遇见你。

当指尖拂过《我在济南刚刚好》的封面,泉水底色上,“人”字形济南地图舒展如臂弯——无关刻板的线条,更像千年古城对四海人才张开的怀抱,真诚又恳切。

济南的泉,千百年叮咚不息,映照过李清照泛舟争渡的惊鹭,润泽过辛弃疾挑灯看剑的豪情,如今也滋养着千百万济南人的心田。这本被读者唤作泉城“小蓝书”的册子,由济南市委人才办编纂,正是真挚的济南人,以泉水为墨写就的人才邀请函。

它不算厚重,约26万字、近700幅图,却裹挟着济南的“里外真章”,把城市的家底、暖意、烟火气都揉进纸里,成为给逐梦扎根者的一封“生活情书”。翻开书页,便可看见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舒展怀抱,以泉涌般的诚意,邀天下英才赴一场“刚刚好”的遇见。

济南的人才叙事,换了种腔调

如今各大城市招揽人才,多少有点“同质化”。你出“住房补贴”,我加“创业贷款”;你喊“欢迎英才”,我标“最高百万”。可数字听多了,人会麻木。人才要的,哪是一张张“福利清单”,更是“我在这儿能怎么活”的答案。

济南恰恰踩准了这份心思。“小蓝书”里没有简单地把“双30条”政策简单拆解成干巴的条目,而是把政策书写进生活的“褶皱”里。

它给你看夜晚的经十路,车流奔涌,昼夜不息;看夏日姹紫嫣红的大明湖,“好运莲莲”,一路生花;看古城山川、市井烟火,看历史厚度、未来答案……这些画面虽然没什么“高大上”,却很贴心、很实在——你瞧,这就是济南的平常日子,是你来了就能实打实过上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济南想得更透。人才选城市,本质是选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是“我给你政策,你过来干活”,现在是“我给你踏实日子,你安心扎根”。这哪是换了本宣传册?是济南把引才的心思,从“给好处”变成了“暖人心”。

封面里的济南,从来“以人为本”

一本好书的封面,藏着第一眼的真心。“小蓝书”上那“人”字形地图,道尽了济南的城市哲学——人才在济南是第一位的,城是为“人”建的,人才是城的“魂”。

你细品这“人”字:一撇是“山、泉、湖、河、城”的天然家底,一捺是“产、城、人、才”的和谐共生。这一撇一捺撑起来的,则是“人在城中,城在人里”的意味深长。

封底的字更见心意。杜甫写“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千年前的济南懂人才;老舍说“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是外乡人把济南当故乡;韩美林一句“自己是喝着泉水长大的”,是家乡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泰戈尔念着“满城的泉池,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古今中外的人,都在替济南“说话”:这是座懂人、容人、养人的城。

“天下泉城,人来无忧”,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济南把“以人为本”,从政府工作报告里抽出来,放进封面的“人”字里,融进泉水的涟漪里,落到每个普通人的日子里。

向前跑,繁花似锦。人才,赋予这座千年古城更鲜活的未来;济南。也给每位追梦人搭建了踏实的舞台。

济南的“软功夫”,是大家一起“搭台子”

“小蓝书”的妙处,不止在书里,更在它走出书店的“旅程”。它没有局限于传统发行渠道,而是通过与新华书店、舜耕山庄、公交集团、九如山度假区等签订合作推广协议,进入地铁站、景区、酒店、机场等城市公共空间,从“供人读的书”变成了“让人懂济南的入口”。

这种多方协同的推广模式,反映出济南正在构建一个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服务网”,整座城“一起招呼客人”。

可以说,这本“小蓝书”,是济南举全市之力,为海内外人才打造的城市之书。从策划到出版近一年,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悉心梳理济南的改革发展脉络、人文历史底蕴、人才服务政策,走遍大街小巷千挑万选近700张照片,反复筛选、调整提升,只为将最好的济南呈现给每一个期待她的人。

如果你是初来乍到的旅人,愿它带你逛古城、品烟火,成你初识济南的窗,摸透这里的“刚刚好”;如果你是扎根奋斗的青年,愿它帮你懂济南的贴心,抓住这里“刚刚好”的机遇;如果你正站在选择的路口,愿它引你走进济南、爱上济南,开启自己的“刚刚好”人生。

当最后一页墨香沉淀于指尖,济南的城市画卷在字里行间徐徐收拢,期待一个更加鲜活的济南形象在你的心底跃然而生。济南的故事还在续写,就像泉水汩汩不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英才汇聚济南,与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共同成长、共赢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