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张颖洁
实习生 涂芊
高技术发展是创造了诗意,还是消灭了诗意?我命由我,还是我命由天?近日,武汉市第二中学举办“鲲鹏杯”辩论赛。本次辩论赛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辩手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表演赛中,“鲲鹏杯”两组季军队伍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两位同学组队,围绕“高技术发展创造了诗意还是消灭了诗意”展开激烈讨论。正方认为高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工具和平台,丰富了诗意的表现形式;反方则指出,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削弱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减少诗意的产生。
反方四辩的结辩将这场表演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诗意从来不是一种矫饰的浪漫和华丽的辞藻,而是人类对生命本质的凝视、对世界本真的感知,事物能以其本质存在而存在。而今天,高科技的浪潮正以效率之名,将这种凝视与感知碾碎成数据与代码的尘埃,它扼杀的是无数种可能性存在的机会。”其观点引发全场共鸣,掌声不断。
“参赛学生在备赛过程中都很积极,他们顶住课业压力,把稿件来回修改了8次,展现了出色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看到他们感觉也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婧瑄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笑着说道。
“在我身旁的二辩当时直接站起来脱稿进行反驳,当时我都惊了!我觉得这算是非常大的一个亮点。”曾担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辩论队队长的2021级本科生李静回忆道,对辩手们的表现连连点赞。

当天的总决赛也十分精彩,正反双方选手就“我命由我还是我命由天”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正方强调个人努力和选择的重要性,认为“我命由我”是一种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哲学立场;反方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现实案例,论证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我们今天倡导我命由天不是在去提倡摆烂来反对拼搏,而是教我们在命运的枷锁里解码潜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驾驭风帆,在规则铁律下点燃文明的火种,人性不可掌控的天时地利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可能,书写最壮丽的命运。”
极目新闻记者发现,本次“鲲鹏杯”辩论赛从初赛到决赛,每场辩题都与时代背景或社会热点话题紧密相关,如:“卷文化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还是压力 ”“‘梗文化’的流行体现的是人的精神空虚还是丰富”“DeepSeek的出现对高中生学习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覆盖文学、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等多个领域,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价值观、社会责任、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比赛结束后,武汉大学文学院李松教授对辩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希望学生们在辩论的学习和训练中能够从主观走向攻防,并且去了解攻防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次辩论赛,他们对命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激发了对辩论的兴趣。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辩论赛通过三大维度赋能学生成长:其一,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深挖问题本质,形成独立见解;其二,锤炼逻辑思维,在立论攻防中运用归纳演绎,构建严密论证体系;其三,提升表达效能,通过限时陈述与即兴反驳,增强语言精准度与感染力,为学生应对新高考多元评价及未来社会竞争夯实基础。”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