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癌,职业性肿瘤不容忽视

2025-04-19 11:55:00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劳动者,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职业性肿瘤,因此需要加强预防以保护自身职业健康。

职业性肿瘤是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比如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器官,因此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和全国总工会于2024年12月11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卫职健发〔2024〕39号,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明确规定,将11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职业性肿瘤纳入职业病目录,分别是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

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职业性肿瘤致癌因素比较清楚,因此可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首先,用人单位应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包括改革生产工艺减少职业性致癌物产生或降低浓度,加强工作场所致癌物浓度的定期监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降低接触水平;其次,用人单位要加强宣传培训,让劳动者了解岗位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以及防护措施;再次,用人单位应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对疑似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最后,劳动者要按章作业,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减少职业性致癌物接触。

责编:张苹

相关推荐